差百万分之一秒呢,那国际股市交易就会有几千亿的偏差,差十亿分之一秒,那么北斗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。我们的日常的手机通话和上网也会受到影响。差个10的负12次方秒呢?那我们的月壤采集车和嫦娥飞船的定位就会产生几公里的偏差。结果就是采集器无法成功返回。
这个时候,你想象一下。如果他们的网络攻击造成“北京时间”差个1秒半秒的。那上面说到的所有一切系统都将彻底失灵。我都不敢想象,我们国家将会陷入多大的混乱。所以现在你能理解“北京时间”对我们的重要性了吧?
更关键的是北京时间不是凭空就有的。它也不是你手表手机上那么简单的一个东西。我就问你,一秒钟有多长?是滴答滴答还是滴答?感受到了吗?测定时间本身其实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。要准,要稳还要足够精细。一些老旧的机械表走一天要比准确时间慢1个小时,每天都得调一次。
那平均到每一秒,这个机械表的计时都比标准时长慢了24分之1。这就是不准。具体到每一秒呢?前一秒和后一秒的时间长度是一样的。这就叫做稳。而测定时间的精度,那些能精确到0.01秒的秒表就比只能精确到1秒的机械表要更精细。
中国古人用日升日落、沙漏水滴来计时。那肯定是不准不稳也不精细的。但农业社会嘛,午时三刻,精确到15分钟就行了。西方呢?先是利用机械钟表的游丝振动规律来确定,一秒震几下走,一年误差几十秒。后来又用电子表的石英晶体振动规律,它一秒能振动32768次,走一年误差几秒。




 
		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