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载人航天工程(603698)相关部门通报,原定执行的神舟二十号返回任务临时推迟,核心原因是监测到飞船疑似遭遇太空碎片撞击。工作人员正全面评估撞击影响,以确保航天员安全。
太空碎片现状:在轨“垃圾”呈爆发式增长
随着全球航天活动日益频繁,太空碎片数量正加速攀升。据相关机构统计,目前地球轨道上直径大于1厘米的太空碎片已超千万件,直径大于10厘米的也有上万件,总质量达数千吨。这些高速运动的碎片,速度可达每秒数公里,即便微小碎片也能对航天器造成致命损伤。
太空碎片的来源复杂多元,其中反卫星试验和废弃航天器是两大主要推手。历史上多次反卫星试验,直接产生了大量高威胁碎片,部分碎片至今仍在轨道运行,对在轨航天器构成长期威胁。此外,火箭发射残留的箭体、报废的卫星、航天器解体后的残骸等,也不断充实着太空碎片的“大家庭”。
某航天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,过去几十年,人类航天活动缺乏明确的“太空环保”规范,大量废弃设备未得到妥善处理,逐渐积累成如今的太空碎片难题。而新兴航天力量的加入,若缺乏有效管控,可能会让这一问题更加严峻。
历史镜鉴:那些代价沉重的太空撞击事件
神舟二十号的遭遇并非个例,历史上多起太空撞击事件曾留下深刻教训。如因遭遇太空碎片撞击出现密封舱泄漏,航天员紧急启动应急措施才化险为夷;航天飞机因发射时遭遇外部碎片撞击隔热瓦,返回大气层时发生解体事故等。
破解碎片困局的唯一出路
太空是人类共同的家园,太空碎片治理离不开全球协作。目前,部分国际组织已牵头制定太空碎片治理准则,但缺乏强制约束力,执行效果有限。专家呼吁,各国应建立统一的碎片监测共享机制,共同研发碎片清除技术,同时出台刚性规范,限制高风险航天活动。


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