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拿着设备全程直播,有人隔着油锅喊他重复金句,还有人冒充他已故的父亲招揽生意。这些人嘴上说着“支持”,却把他当成了无需休息的“情绪工具人”。就像他自己说的:“一个个顺溜地拍多高兴,何必要挤得人喘不过气?”这句话戳中了关键——喜欢该是双向奔赴,不是单方面的消耗。
这不仅是鸡排哥的个人困境,也是当下网红与大众关系的缩影。从街头摊主到流量焦点,身份的转变往往猝不及防,但大众的“喜欢”却容易跑偏。把对方的职业素养当成“必须配合”,把个人需求凌驾于他人感受之上,比如有人为了打卡无视排队秩序插队,有人为了拍视频差点让鸡排摊着火,这些行为早已偏离了“支持”的初衷。
良性的互动需要守住三道“边界线”。首先是行为边界,合影、拍视频前先征求同意,不围堵、不推挤,给对方留出基本空间。其次是需求边界,理解对方的工作本质,他首先是炸鸡排的摊主,其次才是“网红”,不该要求他放下工作全程配合。最后是尊重边界,不窥探隐私,不传播谣言,把关注放在产品和真诚服务上,而非过度消费其个人生活。
值得欣慰的是,鸡排哥一直在努力平衡,他开出12个分流摊位减少排队,当地文旅局也派人维持秩序。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每个普通人的心态——我们追捧他,也应该尊重他的努力与真诚,就像他给聋哑顾客优先做鸡排、给孕妇免单时展现的善意那样。
鸡排哥的遭遇像一面镜子,照见了流量时代的温柔与粗糙。他用一份鸡排的温度温暖了很多人,而我们也该用一份边界感的尊重回应他。毕竟,能让人舒服的喜欢,才是真的喜欢;能让人喘息的追捧,才算真的支持。希望下次再去景德镇,看到的是有序排队的人群,听到的是鸡排哥爽朗的金句,而不是那句让人心疼的“我要窒息了”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