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国汽车制造商过分依赖海外零件,在贸易争端和供应链调整中遭受重大打击。美国和中国互相加征关税之后,像宝马X7和奔驰GLE这样的美国产汽车制造成本急剧上升,最终价格提高了14到35万元,市场优势明显减弱。此外,德国国内能源费用高昂加上与工会的纠纷,使得宝马慕尼黑工厂因为芯片不足减产了15%,每辆车子的制造成本也因此增加了5000美元。本土化推进不够迅速,使得危机更加严重。奥迪Q6L e-tron的800V高压系统大规模生产时间点比广汽埃安推迟了九个月,核心部件实现国内生产占比不到六成,不过比亚迪海豹国产化程度已经高达九成五。供应链运作不够灵活,还表现在决策速度上:德国品牌的新车从开始规划到正式投产需要三十六到四十八个月,而国产品牌只需要十二到十八个月。
Z世代对奢侈品的看法正在发生改变。中国年轻群体更加看重科技感受、独特对待以及人际互动,但BBA还在讲“手工制作”的老故事。抖音上的调查表明,超过六成的年轻消费者觉得“智能功能比品牌标识更有吸引力”,不到三成的人把BBA当作首选的高端车商。德国汽车公司的年轻化努力效果不大。奔驰CLA的“亮灯LOGO”设计被指“浮夸”,宝马i系列的“未来感”营造缺少人文关怀,奥迪A5L的尺寸调整未弥补内饰做工与智能系统的不足。相比之下蔚来借助NIO House社群互动、理想依靠“移动的居所”理念,已成功在年轻消费者中构建深厚的情感纽带。
国家对于新能源车的扶持措施更加明显,让德系汽油车的活动范围变得狭窄。在2025年中央财政的3000亿元以旧换新资金里,新能源车获得的补偿比例超过七成,而汽油车换购的补贴金额最高只有1万5千元。此外,“国七”标准执行后,燃油车制造费用会大幅增加三成,欧洲禁止燃油车政策促使德国汽车公司加快转向电动车,不过国内市场的政策优势已被国产车厂完全利用。在充电设施建设方面也存在明显差距,到2025年6月,宝马在中国建立的超级充电站只有252个(包含1468个充电桩),分布涉及37座城市,这个数量还不到蔚来超级充电站总数五分之一。奔驰打算在2026年配置功率达600千瓦的超级充电枪,不过国内品牌已经完成800伏高压平台车型的批量生产,充电五分钟能够让续航里程提升200公里,这项技术已经变得相当普遍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